10月26日,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智慧民航创新分论坛在京顺利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智慧民航的科技前沿与应用探索,邀请到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穆阳,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梁海峰,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世琨,民航数据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朱衍波,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延松,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卢春,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鸿轩等专家进行发言和主题演讲,为助推民航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汇集智慧力量。
在本次论坛上,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穆阳介绍了中国民航在强化指标牵引,进一步深化智慧民航建设过程所做的工作。他表示,民航局高度重视智慧民航建设,也非常重视智慧民航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评价机制,着力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下一阶段,中国民航将围绕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基础制度、持续推进行业各主体统筹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持续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场景试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运行效率,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纪委书记、监事长刘树国在致辞中表示,当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民航建设正全方位重塑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已成为全球航空业新一轮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作为中国民航业的重要社会组织,高度重视科技在航空运输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协会专门成立了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积极推动会员单位探索数字化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已涌现出众多创新成果,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民航数据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衍波教授在《互联飞机:地空多链路网络赋能民航智慧运行》主题演讲中指出,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在提升民航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新型飞机对空地数据传输的巨大需求,互联飞机已成为提升民用航空交通管制能力和支撑智慧民航的重要技术途径。只有实现安全有效的深度网络互联,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科技应用在民航业的服务中形成闭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世琨教授围绕“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变革”主题,着重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应用,分享了大模型技术在通用领域和民航专业领域推动产业变革的路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卢春从民航运营场景出发,深入探讨了航空公司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他说,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效、标准、便捷”,具备开放、共享、协同的主要能力。目前,该平台已实现高效运营,下一步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协同,进一步开发上下游数据,完善服务链条。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梁海峰根据中国航信20多年来在信创领域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对如何处理好信息“收敛”和信息“发散”关系的思考。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从智慧通航发展的角度,畅谈了打造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的因素。他说,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强调韧性投资,需要因地制宜,这是一个周期很长的领域,谨防一哄而上。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延松说,近年来,提升效率已经成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智慧民航建设的主要内容,而提升效率的关键是要以科技赋能实现数业联动,让高效协同出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鸿轩聚焦芯片这一关键设备,提出芯片产业需要与包括民航在内的各行各业广泛合作,并在应用中对其不断进行测试和优化。此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敬主持了智慧民航实践应用圆桌讨论,来自民航华东地区空管局、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成都天府机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航协航宇同成公司的专家从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分享了在智慧民航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