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三届民航绿色发展大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能源基金会等多家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汇聚政府部门、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及行业协会等近300名代表,以“回顾创新与成果布局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共商民航绿色转型路径,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穆阳、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炜、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任英利出席大会并致辞。
行业转型进入关键期绿色发展成核心使命
当前,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双碳”目标确立5周年及“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民航绿色转型已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升级为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使命。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作为破解航空碳排难题的核心抓手,其规模化应用与产业链完善成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突破口。
穆阳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民航绿色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运输航空机队和机场碳强度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32%,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50万吨,光伏年发电量突破6000万千瓦时,推动4家机场开展SAF应用试点,“10+3”空管骨干通道与连续爬升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燃油利用效率。同时,能源结构单一、SAF产业链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与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制约行业发展。下一步,民航局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愿景,编制“十五五”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建立航空碳排放考核评价制度并推动航空碳市场建设,遵循“安全可靠、原料多元、经济可行”原则,持续推进SAF与机场清洁能源应用,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共建“绿色空中丝绸之路”深度参与全球民航气候治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民航力量。
李炜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油以“民航绿色发展先行者”为战略定位,将SAF发展纳入核心战略布局,构建“安全、稳定、绿色、高效”的航油保障体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民航局部署要求,中国航油稳妥推进SAF应用试点, 着力开发SAF运行管理系统,率先实现“来油—质检—加注—结算”全链条数据流贯通,为绿色加注提供可追溯、可验证的闭环管理保障。同时,牵头组建中国SAF产业联盟,联动上下游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及行业协会,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聚焦酯类、醇类等新一代技术路线,开展集中攻关,积极参与并主导行业绿色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以标准化建设支撑SAF规模化、规范化落地,助力产业协同共赢发展。
任英利表示,“双碳”目标引领下,民航绿色转型已从选择性探索转变为刚性任务。当前,SAF供应规模不足、成本控制压力较大、市场化降本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成为“十五五”时期行业必须突破的核心瓶颈。为此,本届大会明确三大核心任务:一是凝聚减排共识,邀请各相关单位共同探讨民航绿色发展路径,把政策导向转化为行业行动;二是推动技术突破,既深入研讨SAF规模化生产与产业链构建,也探索氢能、电力等替代能源新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多“绿色方案”;三是深化国际合作,通过经验分享与标准互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据介绍,中国航协自2019年航空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持续推进民航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不仅系统承接民航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为航空公司提供MRV监测、报告与核查全流程技术支撑,助力行业顺利履约;还联合南方航空等会员单位制定国内首部民航限塑团体标准,填补领域标准空白;通过连续三届举办绿色发展大会,持续放大行业开放交流效应。大会闭幕后,协会将汇总各方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报送民航局等主管部门,促进SAF试点应用,促进共识转化为务实成果。
多维研讨凝聚智慧共话产业未来路径
大会期间,26位行业专家学者围绕六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在SAF领域,聚焦技术创新、产业链构建与市场化推广路径;在绿色航空动力与飞机技术方面,探讨节能装备研发与应用升级方向;碳市场机制与气候政策板块,解析行业减排激励机制与政策保障体系;机场与空港绿色建设议题,分享低碳基建、能源优化与循环利用实践经验;国际合作与产业协同环节,探索跨境技术交流与标准互认模式;绿色转型战略与政策制度议题,展望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与制度创新方向。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绿色发展共识,明确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核心方向,将为我国民航行业“十五五”期间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行业在全球民航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