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航局、文化和旅游部、携程、航班管家、去哪儿等统计,“五一”假期航空运输主要情况如下。
民航局:“五一”假期民航运输旅客1115万人次 比2024年同期增长11.8% 日均223万人次 比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55%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5月1日-5日),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115万人次,日均运输旅客223万人次,比2024年增长11.8%,比2019年(173万人次)大幅增长55.4%;保障航班9.1万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
5月1日-5日,全国民航日均客座率85%,比2019年增加1.5个百分点,比2024年增加4.4个百分点。日均保障航班18148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其中国内客运飞行6.9万班,日均国内客运13809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4%。航班正常率89%,比2024年同期增长1.97个百分点。
“五一”假期期间,国内热门的机场主要包括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成都天府机场、北京大兴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杭州萧山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昆明长水机场等。部分旅游城市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布尔津喀纳斯、黔南荔波、湘西边城、富蕴可可托海、梅州梅县、十堰武当山、三明沙县、忻州五台山、阿勒泰雪都、哈密伊州、吐鲁番交河等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超过100%。热门的航线(单向)主要包括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北京首都-上海虹桥、深圳宝安-上海虹桥、上海虹桥-深圳宝安、广州白云-上海虹桥、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北京首都、北京首都-深圳宝安、广州白云-杭州萧山、杭州萧山-广州白云等。
航班管家:TOP20航司中有16家航班量同比2024年正增长
2025年“五一”期间航司航班量TOP20航司中有16家同比2024年正增长,其中航班量同比增幅靠前的西藏航、华夏航、天航、厦航、川航增长皆超10%;航班量同比下降的航司有中联航、吉祥航、成都航、山航,分别下降4.3%、4.1%、3.5%、2.9%。
27座千万级机场进出港航班量同比正增长
“五一”期间,27座千万级机场进出港航班量同比2024年正增长,增幅靠前的广州白云、三亚凤凰、深圳宝安、北京大兴机场分别增长17.7%、15.5%、14.0%、9.2%。
TOP50城市线中有39条航线航班量同比2024年正增长
2025年“五一”假期航班量TOP50往返航线中,有39条航线航班量同比2024年增长,其中20条航线航班量同比2024年增幅超1成,广州部分航线航班量增长较高,其中广州-昆明、上海-广州、北京-广州同比分别增长31.1%、21.1%、19.2%;同比航班量下降幅度较大的上海-哈尔滨、上海-长春、南京-重庆、杭州-重庆航线,分别下降7.9%、6.9%、5.5%、5.1%。
“五一”假期出入境航班往返日本航班量位列第一
“五一”假期主要通航国际/地区中,往返日本航班量位列第一,日均航班恢复率达117.6%;往返泰国、台湾、柬埔寨、美国、菲律宾的日均恢复率未达到7成,往返韩国日均航班量恢复至19年的98.3%,往返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俄罗斯、阿联酋、英国、老挝日均航班超2019年同期。
TOP20出入境航线日均航班量有13条超19年同期
“五一”期间TOP20出入境航线日均航班量有13条超2019年“五一”假期,其中有10条航线日均航班量超19年同期2成以上;上海-福冈、北京-大阪日均航班量恢复率分别为235.0%、218.0%,上海-中国香港日均恢复率较低,仅70.3%。
携程集团:“五一”假期单程平均票价较去年增长6%
2025年“五一”假期单程机票价格约940元,同比2024年增长6%。其中,境内航线单程机票价格899元,同比增长5.3%。
文化和旅游部: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同比增长6.4%
2025年“五一”假期,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和惠民举措,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彩
各地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市场活力,为游客带来深度体验。深挖节日内涵,推出农耕展示等特色体验活动,展现劳动之美、文化之美。江苏苏州全域“AI避高峰”帮助游客优化行程,四川青城山景区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和无人机送货系统服务,智慧服务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夜间文旅经济活力迸发,广西多地通过惠民嘉年华、主题光影秀、特色音乐节等多元业态激活夜经济。假期期间,纳入监测范围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7595.44万人次,同比增长5.2%。
街区古巷、旅游演艺、文化新空间人气兴旺,热门城市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文博场馆客流集中
云南腾冲、山西隰县古巷等古城古巷热度持续攀升。安徽安庆、新疆喀什等地将文化演艺融入旅游场景,以文化亮点催生旅游热点,推出有品质、有流量的文旅产品。北京通州月亮河图书市集、广东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等市集文化氛围浓厚。多地创新推出非遗焕新、潮流体验等多元业态,福建漳州木偶嘉年华、四川自贡彩灯博物馆手绘花灯等备受游客欢迎。
入出境旅游市场热度双升
入境旅游持续复苏,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菲律宾、俄罗斯、越南、日本等为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占外国游客总数的57.4%。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魁星楼吸引大批入境游客打卡。以大熊猫等为代表的文创IP产品深受外国游客青睐。出境旅游持续火热,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澳大利亚、柬埔寨、俄罗斯等为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
文旅惠民活动集中开展
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文旅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推出惠民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促销、旅游直通车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各地联动交通、住宿、金融等企业丰富消费惠民措施和优质产品,在合作平台发放旅游购物电子消费券包。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带动会员单位推出“景区欢乐消费季”。中国旅行社协会倡导旅行社推出景区免票、酒店折扣、机票立减等惠民礼包。
去哪儿:首次预订机票的总量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超三成
“五一”假期,去哪儿平台上首次预订的机票总量同比2024年“五一”增长超三成。其中,增幅最高的是19-22岁年龄段的旅客,增幅达到六成以上;60-80岁旅客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总量也同比增加四成。从用户的常住地来看,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总量最高的仍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居民。但购买增幅最高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居民。
抢跑、晚回,“拼假”旅客增三成
今年初,相关促销费文件专门强调鼓励休假,年假+公共假期连休。今年“五一”有更多人选择“拼假”,“五一”提前两天出行、推迟两天回程的客流量,同比增长超三成。“拼假”也让大家玩儿得更远了。出境游预订酒店城市遍布全球1837个城市,较去年增加432个城市。从去哪儿国际机票预订来看,热门目的地“五一”假期预订增幅均在三成以上。5小时内飞行圈国家最受欢迎,免签国家人气高。从酒店预订量来看,越南、西班牙等地,在2024年较高预订量的基础上,再增一倍。
小城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最强,高星酒店预订增五成
“五一”高星酒店更具性价比,预订量增幅超过四成。尤其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预订高星酒店增幅达到50%,增幅远高于一线城市消费者。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小城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最强。
躲避人海,1230个县喜迎“反向旅游客”
“五一”也是一场躲避人海的智慧游戏,特别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在去哪儿平台上搜索量最高的热词是“反向”、“人少”、“冷门“。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在去哪儿平台上,“五一”假期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覆盖全国近9成的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0%。从客源地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占比超过六成。
“新银发“也要同游,“不喜欢被当成老年人对待”
“五一”期间,55-60岁用户的酒店预订增幅达43%,在各个年龄群内增幅最高。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最早55岁退休年龄算,今年一批“70后”喜提退休。比起错峰、低价,这部分“新银发”也看重出游的质量和情绪价值,喜欢在节假日与子女、好友一同出游,节假日出游意愿更高。
从去哪儿门票和度假预订情况来看,这部分“新银发”更喜欢自由行。在景点选择上,“不希望被当成老年人对待”。只是与部分年轻人喜欢“躺平”游不同,在景点选择上,他们更喜欢含有徒步、户外、亲近自然的路线和景区。
文化+旅游,1元音乐节门票带动8元综合消费
“五一”全国超23场音乐节轮番开唱,文化+旅游成为“五一”最热门的旅游趋势,去哪儿平台上,景区门票预订同比增超四成。
从去哪儿大数据来看,在主要旅游城市中,海口“五一”酒店预订量增幅最高,同比2024年“五一”增3.4倍。据业内估算,1元的音乐节门票大约可带动举办城市7-8元的综合消费,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
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加入了“五一”文艺演出+旅游阵营,也带动当地酒店预订创新高。如安徽滁州凭借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五一”酒店预订增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1.3倍。
China Travel+China Shopping,多地入境游增幅超一倍
240小时免签+购物退税“即买即退”,全面助推入境游。从“五一”期间在去哪儿平台上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机票情况来看,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成都、厦门、南京、重庆、海口等作为目的地,入境游增一倍。
除了一线城市,外国朋友在中国也开始深入探索更多地方。从使用护照预订国内酒店情况来看,珠海“五一”期间外籍旅客预订酒店量增七成,青岛增长六成,武汉增长五成。苏州、湖州、佛山等均进入“五一”入境游TOP20城市。
从入境游国别来看,美国、韩国、日本旅客占比最高。同比增幅最高的,则是澳大利亚旅客,增幅达到1.5倍;越南、加拿大旅客增幅也超过了八成。